欢迎访问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网站!

关于鄂州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思考

来源: 鄂州市临空经济区     发布时间:2021-03-12

  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郑州、天津、合肥、鄂州等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如何利用年底即将建成的鄂州花湖机场,发挥好航空枢纽优势,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一项重要考题。
    鄂州加快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意义重大

    有利于抢占全球航空物流发展制高点,促进高水平开放。据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统计,2019年全球航空货邮运输量为6120万吨,中国民航完成货邮运输量753.2万吨。国内货邮运输量 511.2万吨,占比 68%,国际货邮运输量 242万吨,占比 32%。《2019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709.6万吨,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完成货邮吞吐量分别为1245.4万吨、279.2万吨、124.7万吨和60.3万吨。我国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国际航空货邮运输滞后,且内陆地区货邮吞吐量不足。因此,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有利于抢占全球航空物流发展制高点,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

  有利于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链接点,畅通空中出海口。2019年武汉航空货运量为17.19万吨、货邮吞吐量仅24.32万吨,航空货运是湖北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明显短板。而鄂州花湖机场本期设计货邮吞吐量为330万吨/年,远期设计货邮吞吐量为760万吨/年。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对于构建民航客货运门户“双枢纽”,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具有重要意义,必将成为引领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有利于构建中部地区产业转型支撑点,培植重要增长极。推进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将衍生出高端智能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全新产业体系,最终形成有全国影响力的供应链中心、物流大数据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物联网数据节点,必然成为助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引擎。

  有利于形成国家战略纵深布局承载点,筑牢安全防护盾。可以发挥鄂州紧邻全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优势,深度整合武汉科教资源,共建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造“国之重器”,构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而且可以依托这一军民融合精品示范工程,建立应急物流体系,为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提供坚强支撑。

    外地经验对鄂州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启示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航空项目10年后能带来产出比1:80,技术转移比1:16,就业带动比1:12。纵观国内外知名物流枢纽,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便捷的区位交通是基础条件。“区位条件良好”是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建设七大要求之首。正因如此,国内外航空港均积极建设交通网络,力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和提高空港的辐射带动作用,尤其是借助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强大的引擎。因此,推进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首当其冲是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

  高端的产业集群是核心支撑。孟菲斯国际机场依托联邦快递发展航空物流,进而融合了科研、加工及制造、商务等产业增值链;仁川国际机场周边在发展航空物流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休闲、旅游产业,将其建设成集“航空港、海港、信息港、商业港、休闲港”五港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港。因此,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必须充分依托机场带来物流,进而吸引临空偏好型产业,并以此带动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

  复合的圈层布局是必备要素。机场周边地区在空间上呈同心圆式圈层布局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地带,其主要功能为:距机场0至5公里,与机场直接相关的地区,包含机场基础功能设施和相关功能设施;距机场5至15公里,是机场近邻地区,可能出现机场基础功能设施、相关设施和强化设施;距机场15至30公里,是机场外围地区,空港经济辐射区,主要是商务区和附属居住区。从世界主要航空港空间布局来看,通常以“点—轴—网络”模式呈现。即:在空港经济区发展早期,传统服务业和物流业形成分散式的产业极点式发展;随着机场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生产性服务业、航空服务业和休闲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形成轴线式的产业布局,从而带动空港经济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空港经济区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具有鲜明航空指向性特征的产业开始呈现出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并形成产业网络。因此,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需充分考虑交通条件、用地条件、政策条件等因素,构建复合式空间布局,增加空港承载力和产业融合度。

  联动的产城一体是最高阶段。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演变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机场独立开发的航空运输区向空港产业区发展,第二阶段是由空港产业区向空港城发展,第三阶段是由空港城向空港都市区发展。目前国内首都国际机场处于第二阶段,其他机场尚处在以规划建设空港产业区(或经济区)为主的第一阶段。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和孟菲斯国际机场处于第三阶段。因此,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重点是加快打造民航客货运门户“双枢纽”和“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推动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转变。

    推进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路径选择

  坚持更新思想观念,高站位凝聚发展共识。一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机场带给鄂州的更多是流量经济,即以航空枢纽为平台,整合重组资源要素,带动临空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二是要坚持“亩产论英雄”。进一步强化“亩产论英雄”,在招引项目上,坚决摒弃低水平投资,树立“寸土寸金”理念,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三是要做到与周边共舞。根据运输经济半径理论(公路运输经济半径一般为150至200公里,铁路运输经济半径一般在300至500公里,水路运输经济半径一般在600公里,当超过此距离运输,将会大幅度增加销售成本,失去市场竞争力),在不增加过多成本的前提下,将物流仓储仓库等占地面积大、附加值不高的产业转移到周边,通过构筑区域产业链,推动区域间城市互动、产业互融。

  坚持空陆水三港联动,高层次实现无缝衔接。一方面,要推动“硬件上的无缝对接”。拓展“空铁”“空公”等多式联运货运发展模式,完善与周边高铁站点、汉新欧铁路站之间的地面交通。加快鄂咸高速、武阳高速、武汉新港高速、机场高速、鄂州长江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建设,适时启动武黄、武鄂高速改扩建工程,建设枢纽干线集疏运网络。加快武鄂黄市域铁路建设,强化与铁路网络和高速公路网络的衔接,推动鄂州民用机场高铁专线建设。加快武汉新港疏港铁路三江港站和港区疏港铁路建设,建成三江港集装箱铁路专用线。另一方面,要实现“软件上的规则统一”。引进信息技术龙头企业,开发建设多式联运信息交易平台,通过市场手段推进运输行业标准的统一、规则的互认,实现数据合作、交换共享,将鄂州打造成全国物流运输大数据信息交易基地,进而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货流、人流、资金流、产业流向鄂州加速聚集。

  坚持存变增三量攻坚,高水平推动要素集散。一是消化存量。采用“互联网+物流+商贸+金融”模式,提供专业化的生鲜产品加工处理、低温配送、仓库管理、网络交易等服务,打造产地直采、全球采购、统一配送的全球供应链网络,推动湖北农产品漂洋过海。二是提质增量。重点发展以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等为主的临空先进制造业,以航空金融、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为主的临空高端服务业以及应急物资储备基地,提升其在全球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逐步形成主导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与全球知名空港建立合作关系,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统筹处理国内外临空产业转移与周边腹地产业的关系,实现融合发展。三是争取变量。以顺丰为龙头,吸引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国内快递物流企业以及DHL、Fedex、TNT、UPS国际快递巨头在机场附近设立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分拨中心、转运中心或次区域中心,吸引外地货源经鄂州中转。积极推动武汉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群航空货源在鄂州聚集,加强与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及周边电子信息、健康医疗等企业合作,根据其需求定制特殊航班。

  坚持优化功能布局,高标准发力枢纽经济。一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在机场北围绕综合保税、对外开放等功能,对标跨境电商、保税加工、疫苗、血液及器官移植等,打造医疗健康产业园;在机场西围绕飞机制造、维修、客改货等工业,打造高端制造产业园;在机场南围绕航空物流需求,形成以鲜花拍卖、ZARA快时尚为核心的航空物流产业聚集区。依托三江港区加快多式联运基地、大宗商品物流基地等功能区建设,构建水港物流集群。以葛店中部电子商务总部基地为核心,加快完善快运物流集配基地、电商物流基地建设,培育电子商务、智慧物流集群。二是加速物流企业整合。支持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组建物流企业战略联盟,整合社会分散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资源,推动中小微企业合纵连横、抱团取暖、优势互补,提高物流市场整合度及供需匹配率。三是加紧物流产业导入。瞄准供应链管理等产业,引进优质项目,打造高端服务业和高端要素集聚地,构建现代供应链管理中心。抢抓“城市大脑”建设契机,建设全自动码头、“无人场站”、智能化仓储等现代物流设施。探索建立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以“智慧物流”走好提质增效之路。

  坚持当好金牌店小二,高品质打造“政策洼地”。一是全速加快综保区建设。支持新型要素交易平台、保税展示交易、境内外检测维修与再制造等多种贸易业态在鄂州发展。完善仓储物流、维修、国际结算、分销、展览等服务贸易准入制度。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在通关、税收征管和支付结算等方面依法给予便利。二是全力构筑航线网络。积极与欧洲和北美重要货运枢纽以及东南亚、日韩等主要货运目的地机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争取开通货运航线。提升机场货邮吞吐量,提高海关监管服务效率。三是全面争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省级及国家层面给予税收留成、土地政策优惠、政府贷款额度放宽等财税支持,建立临空经济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航空总部、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培训、飞机租赁等临空相关联产业发展。

  (课题组成员:胡民强、蔡勇、王伟、何述锋、季晓磊)

主办单位:湖北省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金融违法线索举报电话:027-60670177      网站地图
联系人:汪扬舟      联系电话:027-60670001      地址:鄂州市临空经济区临空大道北侧与燕沙路交汇处临空经济区政务服务中心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205号 鄂ICP备05017375号-1      点击总量:
网站标识码:420700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