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人民政府,葛店经开区、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鄂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鄂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7月29日
鄂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
为科学指导我市“十四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安全便捷、绿色智能、集约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规划(2019-2045年)》和《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全市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总投资计划为135.64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81.33亿元、普通公路项目29.12亿元、水运项目14.74亿元、物流站场项目10.45亿元。到2020年底,全市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83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104.66亿元、普通公路项目40.26亿元、水运项目20.11亿元、物流站场项目10.8亿元,为“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目标的129.6%。交通运输能力、运输效率、安全水平及服务品质明显提升,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尤其是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落户我市,为全市加快多式联运发展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1.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开工建设。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鄂州花湖机场)获批,机场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开工建设,标志着鄂州市航空运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轨道交通、疏港铁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三期葛店段工程正式开工,并顺利开通。红莲湖轨道交通纳入《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鄂州三江港疏港铁路正式开通,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一期)工程,三江港集装箱和笨重货物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稳步推进。轨道交通和疏港铁路的建设实现了全市轨道交通建设零的突破,三江港区铁水联运模式实现重大突破,进一步丰富全市交通网络布局,优化了全市交通运输结构。
3.公路网络布局持续完善。高速公路方面,鄂咸高速如期建成,武阳高速鄂州段建设正加快推进,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和武汉新港高速公路鄂州段开工建设,“三横两纵两联”高速公路网布局正在加速形成。普通公路方面,建成S257葛店港至岱庙段新建工程,G106泽林至分水岭改建工程、G316泽林至樊口段改建工程、S203鄂州机场快速通道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977.73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250.0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首位,等级公路占比达到89.6%。农村公路方面,建成中咀路、铁陈二线、武石城铁鄂州东站和华容南站接线等县乡道76.5公里。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梁子湖区成功创建2020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沼山镇已被评选为2018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镇,段店镇和太和镇成功入选2019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梁子湖涂家垴镇获评2020年度“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乡镇,“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水运事业向绿色发展迈进。鄂州港总体规划获批。长江“645”航道鄂州段整治工程已启动,全线于2021年完工。四大港区建设全面推进。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左岭作业区煤码头扩建工程、鄂州五丈港锚地等项目已建成,武汉新港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1-8#泊位水工主体工程已完工,鄂州港葛店港区电厂煤码头2号泊位已竣工,湖北星丰金属资源有限公司码头、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码头、中国航油鄂州机场供油工程航油码头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航道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为多式联运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2020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2780.51万吨,其中三江港铁水联运建设取得新突破,同年实现矿石铁水联运401.6万吨。全市内河乡镇29处渡口均已完成达标改造,率先成为全省渡口达标示范市。积极推进水运事业绿色发展,强力开展长江大保护三大专项战役整治,长江干线鄂州段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全市共取缔各类码头108个,131个泊位,腾退自然岸线10.85公里。梁子湖绿色航运示范区内的生态发光航标、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和绿色安全保障设施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5.物流站场建设成效明显。鄂州综合客运枢纽站正式投入运行,开通了至武汉、孝感、咸宁、黄石、太和、葛店等地的20多条客运线路,并有效衔接鄂州火车站。葛华新城客运站开通运营,紧密衔接武九铁路华容站。葛店综合交通枢纽站已开工建设。华中万吨冷链物流港一期工程、三江港多式联运国家示范基地一期工程、鄂州葛店宝湾物流中心、鄂州佳和物流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湖北赤湾东方物流有限公司甩挂运输试点项目通过验收审查,湖北长江现代物流产业集聚示范区现代物流园等正加快建设,已完成总投资约10.8亿元,全市物流业发展形势整体向好。
6.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武九高铁全线开通后,鄂州对外城际间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武汉至华容101路、光谷至葛店301路城际公交稳定运营,黄州至鄂州107路、108路城际公交常态化开行。坚持“公交优先”,城区公交线网进一步织密,全市公交线路从30条增加至39条,设立公交营运站点883个,公交营运线路里程长达669公里,“公交全覆盖”形成城乡公交20公里辐射圈。区域公交线路相继开通,新增葛店区域、华容区域、梧桐湖区域公交线路6条。城市公交车进一步提档升级,纯电动公交车从无到有达到170辆。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出台《鄂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整合发展。依托鄂州综合客运枢纽站、葛华新城客运站,积极规划布局城乡客运交通网络,大力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不断扩大城乡客运的服务覆盖面。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客车,全市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全覆盖。华容区、梁子湖区、葛店开发区29条“村村通”农村客运班线及1条村村通公交车线路投入试运行。三江港疏港铁路和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一期)工程顺利建成投入运营,三江港铁水联运首列始发,鄂州北火车站至三江港铁水联运正式开通,标志着鄂州市正式跨入多式联运发展新时代,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二)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市基本实现规划预期投资和发展目标,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空、铁、公、水、管等运输方式齐聚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一是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有待增强,内外交通便利性有待改善,部分道路技术标准亟待提升,港口配套设施不完善,港城融合发展还有待加强。二是客运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际常规公交线路和运营班次偏少,城际间缺少快速轨道交通方式,城市公交配套设施布局不完善,公交车型老化。三是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多式联运转运装备和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沿江港口信息系统不能及时共享。四是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受土地、生态保护、湖泊保护、项目审批、资金等要素制约明显,交通信息化和科技化应用程度不高,交通应急保障救援能力不强,行业管理、行政执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三)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推动产业再造的窗口期,是多重机遇叠加的黄金期,在加快建成“两区一枢纽”,着力打造武鄂黄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鄂州高质量发展赶超进位的重要历史阶段,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将进行全面深度变革,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
1.推进交通强国战略实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我市应积极把握政策机遇,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力争在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建设、内河航运、“四好农村路”、智慧交通、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多式联运等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努力走在湖北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前列。
2.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东西畅通、南北辐射、有效覆盖、立体互联的长江经济带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融入长江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打造沿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地缘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这要求我市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高效绿色内河航道和环保智慧特色港口,同时进一步强化方式衔接转换,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实现协同互补发展,加快构建综合运输枢纽和多式联运体系。
3.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新农村,统筹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市进一步加强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四好农村路”发展,完善城乡交通网络和站场设施配套,提升城乡客运服务品质,健全城乡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4.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提出着力实施七大工程,实现绿色交通由被动适应向先行引领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服务“碳达峰”和“碳中和”,全面推进绿色交通发展,要求我市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提升运输链综合效率,同步推广应用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和清洁高效运输装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污染排放,着力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5.坚持区域协同发展。我市要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推动武鄂黄黄协同发展,进一步完善铁路、轨道、公路和枢纽站场等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提升城际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有效破除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壁障,全面实现鄂州对外高标准“硬联通”和“软联通”。
6.推动临空经济发展。《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19-2035年)》提出构建双枢纽协同共享、产业协作共荣,城镇协力共生的发展蓝图。我市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调研我市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完善鄂州花湖机场建设及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加强枢纽内外衔接,积极推进建设以机场枢纽为核心,多方式协同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典范,加快建成世界一流航空港,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牢牢把握“武鄂同城、城乡融合”发展定位,聚焦服务我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和我市“一核两级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围绕我市“两区一枢纽”发展目标,着力优化网络、加强衔接、改善服务、提升品质、强化保障,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现代物流网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和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以交通流通跨越式突破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1.适度超前,兼顾长远。
立足当前地方发展实际需求,适度超前,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优先补齐地方发展短板。科学谋划,兼顾长远,实现交通运输事业持续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妥善处理好近期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实现投资均衡可控。
2.加强衔接,统筹协调。
加强与国省上位规划及周边地区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方案科学合理适用;注重与鄂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及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完善多层次网络节点布局,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动态均衡的新发展格局。
3.整体布局,突出重点。
坚持综合交通规划理念进行整体布局,强化运输方式间的有机衔接,实现高效组合和优势互补。结合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突出重点,围绕航空物流和乡村振兴发展,统筹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并适时推进实施。
4.建管并重,提升效能。
坚持建设与管养并重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运输服务的有效供给规模,满足基本出行需求;不断提高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高品质的运输服务需求,逐步提升运输服务品质。
5.以人为本,保护生态。
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注重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严格厉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思路,全面贯彻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积极引导绿色生态交通发展,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和谐交融。
(三)规划目标
“十四五”时期,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将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武鄂同城、城乡融合”,努力在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民生交通、产业交通和品质交通等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突破。我市将规划建设“三干四轨六专”铁路网、“四横三纵两联”高速公路网、“五横六纵七联”普通干线公路网、循环互通的农村公路网、畅通绿色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四通八达的民用航空运输网、“一主三辅多点”运输枢纽站场体系、安全舒适的现代客运服务体系和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提质提效,初步形成30分钟通勤武汉、黄石、黄冈,1小时通达武汉城市圈,2小时覆盖中部地区各主要城市,全天候内河航运服务覆盖沿江沿海主要港口,民用航空运输服务全面辐射国内和定向联通国际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94亿元,其中航空103亿元、铁路72亿元(含轨道交通)、公路480.32亿元、水运13.03亿元、物流站场123.41亿元、其他设施2.25亿元。
2.基础设施。
航空:建成鄂州花湖机场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实现机场如期顺利投产,开通客货运服务功能,航线全面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定向辐射部分国际城市,形成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客货运“双枢纽”。
铁路:打造“鄂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铁路进机场和轨道交通谋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力争鄂州机场高铁、武鄂黄市域铁路、红莲湖和梧桐湖轨道交通分别纳入国家、省、市相关规划;争取建成三江港集装箱和笨重货物铁路专用线等疏港铁路,力争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达到100%;鄂州球团厂铁路专用线改造利用取得良好示范效果。
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41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220公里以上,实现各区和重要枢纽节点高速公路全覆盖;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比达到100%,高等级路面铺装率达到100%,实现各区和全部乡镇通国省道二级公路;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主要的农林渔产业基地、大型矿产资源所在地、重要的工业园区和物流集散地有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一般性景区或交通节点通等级及以上公路;通行政村窄路基路面公路90%拓宽改造;农村公路隐患路段100%配套安保设施;四类以上危桥100%改造。
水运:港口岸线等资源利用更加科学,港口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港口服务功能显著提升;港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重点港区通疏港铁路、主要港区通达二级及以上公路;新增20个3000~5000吨级码头泊位,全市港口通过能力达4000万吨、20万标箱,船舶运力达到13.5万载重吨。
养护管理: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达到90、优良路率达到90%,国省干线当年新发现四类以上桥梁处置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实现有路必养;梁子湖干流航道等级由Ⅵ级提高到Ⅴ级,通航保证率在95%以上,重点河段可昼夜通航。
客运站场:围绕“一主三辅多点”运输枢纽站场体系布局,实现各区(包括葛店经开区、临空经济区,下同)均建有规范的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具备条件的建制乡(镇)都建有综合运输服务站或城乡公交首末站,具备条件的建制村、自然村全部建有农村客运候车亭或招呼站。
物流设施:物流基础设施节点网络布局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市级货运枢纽—区级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城乡物流配送中心或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村级物流服务网点”四级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3.运输服务
客运服务:鄂州花湖机场的年客运吐吞量达到100万人次,航班正常率维持在80%以上,力争实现武汉天河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互联互通,铁路、公路、航空等方式无缝衔接,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城际快速客运公共交通体系更加丰富,城际客运舒适化、便捷化、多样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营水平和效率明显提升;农村客运服务网络更加完善,通达深度和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建成“城际公交、城乡公交、城市公交、区域循环公交”有机衔接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明显提升。
物流服务:三江港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取得良好示范效果,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顺利推进实施;铁水联运、卡车航班、铁路航班、甩挂运输等先进物流组织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多式联运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基本建立,全市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港口铁路集疏运量和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大幅增长;公路营运货车平均里程利用率达到80%以上,货车空载率进一步下降;“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实现双向畅通,城乡物流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建成一批鄂州物流联盟示范企业,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物流仓储智能化水平和物流配送效率明显提高。
业态打造:在“交通+旅游”“交通+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开发和试点方面取得较大突破,成功打造产业交通发展新思路新模式,运输服务体系发展更加完善。
4.品质提升
运输装备:道路干线运输中高级客车占其营运汽车比例达到90%,厢式车、重载车比例进一步提升;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率达到100%以上,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位达到3000吨,千吨级以上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液化危险品船和汽车滚装船比重超过90%,港口机械化程度达到100%;船舶安全性能明显提高。货物状态监控、作业自动化等先进技术装备和标准化、集装化、厢式化运载单元和托盘得到广泛应用,铁路驮背运输专用平车、半挂车专用滚装船、公铁两用挂车及其他多式联运专用载运机具得到有效推广应用。
智慧交通:鄂州花湖机场数字化建造取得显著成效,打造智慧机场;创建1条智慧高速公路,高速公路ETC覆盖率达到100%,鄂州港EDI系统覆盖率达到80%;铁路、公路、航空联网售票服务覆盖各地,网络购票更加安全便捷;全行业多级物流信息平台和交通物流信息网络基本建成,物流设施、物流企业信息等物流节点要素和运载装备信息、货源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物流信息要素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物流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
安全应急:高速公路实现监测全覆盖,国省道大型以上桥梁、区级以上城市出入口、收费及治超站点监测覆盖率达到100%;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一般灾害救援到达时间小于1小时,应急抢通时间小于24小时;鄂州港各港区和梁子湖客流区水上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15分钟,长江航段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一般通航水域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60分钟。
绿色交通: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运输装备得到广泛应用,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5%以上;内河港口单位长度码头岸线通过能力较2020年提高10%,港口岸电接入超过80%;三江港LNG加注站码头2个泊位投入运营,为过往船舶全天候加注LNG燃料;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达到50%,城市电动公交占比大幅提高;交通运输废旧材料再生和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开放合作:加快武鄂同城化发展,深化与黄冈、黄石战略合作,推动实现鄂黄黄联动发展及对外跨区域合作;与外方单位建立稳定可靠、平等互惠的航空物流业务合作关系,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人才培养:探索和建立更加科学完善和行之有效的交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层级合理、专业齐全、协作高效的交通管理执法和交通建设养护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行业治理:建立健全适应鄂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形成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相匹配的行业治理体系,实现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交通行业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鄂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类别 |
指标 |
2020年 |
2025年 |
指标类型 |
基础设施 |
航空机场(座) |
/ |
1 |
约束性 |
铁路营业里程(公里) |
172 |
200 |
预期性 |
|
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 |
/ |
100 |
预期性 |
|
公路总里程(公里) |
3978 |
4100 |
预期性 |
|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
185 |
220 |
预期性 |
|
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
83 |
100 |
预期性 |
|
通行政村窄路面公路拓宽改造比例(%) |
80 |
90 |
预期性 |
|
农村公路列养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
内河航道(不含长江主航道)总里程(公里) |
102 |
102 |
预期性 |
|
等级航道里程所占比例(%) |
100 |
100 |
预期性 |
|
区通二级客运站比例(%) |
67 |
100 |
约束性 |
|
运输服务 |
鄂州花湖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
/ |
100 |
预期性 |
鄂州花湖机场航班正常率(%) |
/ |
80 |
预期性 |
|
公路营运货车里程利用率(%) |
/ |
80 |
预期性 |
|
建制村通客车保通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
质提品升 |
千吨级以上干散货船、集装箱船、液化危险品船和汽车滚装船比重(%) |
/ |
≥90 |
预期性 |
高速公路ETC覆盖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
鄂州港EDI系统覆盖率(%) |
/ |
80 |
预期性 |
|
国省道大型以上桥梁、区级以上城市出口、收费及治超站点监测覆盖率(%) |
/ |
100 |
预期性 |
|
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一般灾害救援到达时间(小时) |
<1 |
<1 |
约束性 |
|
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一般灾害应急抢通时间(小时) |
<24 |
<24 |
约束性 |
|
鄂州港各港区和梁子湖客流区水上应急救援到达时间(分钟) |
20 |
<15 |
约束性 |
|
长江航段应急救援到达时间(分钟) |
30 |
<30 |
约束性 |
|
一般通航水域应急救援到达时间(分钟) |
60 |
<60 |
约束性 |
|
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下降率(%) |
/ |
5 |
约束性 |
|
内河港口单位长度码头岸线通过能力提升率(%) |
4 |
10 |
预期性 |
|
港口岸电接入率(%) |
40 |
≥80 |
预期性 |
|
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 |
30 |
50 |
预期性 |
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一)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十四五”时期,以国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为基础,遵循“武鄂同城、城乡融合”发展定位,按照构建“一核两极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和加快建成“两区一枢纽”发展目标对完善路网、提升品质提出的总体要求,合理扩大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优化交通网络技术等级结构,稳步提升综合交通网络的服务水平,着力推动综合交通网络实现高质量发展。
1.大力构筑“三干四轨六专”铁路网布局。
加快推进鄂州机场高铁、疏港铁路、多式联运示范线建设及企业专用线改造利用,完善境内铁路网布局,扩大铁路网的覆盖和服务范围,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转移,有效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铁路货运服务水平,基本形成“三干四轨六专”铁路网,实现境内铁路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升。
三干:由武九高铁、武九铁路、武冈城际铁路等组成,主要为鄂州市对外快速客货运输提供服务。
四轨:包括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武鄂黄市域铁路、红莲湖轨道交通、梧桐湖轨道交通,主要为加强鄂州与武汉之间的城际客运交通联系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六专:包括鄂州机场高铁、三江港疏港铁路(矿石专线)、鄂州电厂专用线、武钢集团程潮铁矿专用线、鄂州球团厂铁路专用线、三江港集装箱和笨重货物铁路专用线,主要为枢纽站场的集疏运和多式联运、境内大型厂矿企业生产物资运输和对外大宗物流运输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运输服务。
“十四五”时期,力争建成三江港集装箱和笨重货物铁路专用线;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做好鄂州机场高铁的规划建设工作,打造空高联运枢纽,力争纳入国铁“十四五”规划;谋划推进武鄂黄市域铁路鄂州段建设,打造武鄂快速通勤轨道交通,力争纳入湖北省都市圈市域(郊)铁路一期建设规划;推动红莲湖轨道交通、梧桐湖轨道交通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分别纳入武汉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调整规划;积极推动鄂州球团厂铁路专用线进行改造利用。
专栏3-1 铁路重点项目 |
铁路专用线:三江港集装箱和笨重货物铁路专用线、鄂州机场高铁。 轨道交通:武鄂黄市域铁路鄂州段、红莲湖轨道交通、梧桐湖轨道交通。 |
2.谋划构建“四横三纵二联”高速公路网布局。
加快既有规划的高速公路建设,积极谋划新增对外高速通道,逐步消除路网薄弱环节,增强路网的应急保通能力,提升路网分布的均衡水平,着力构建“四横三纵二联”高速公路骨架网,全面实现对外与武汉、黄冈、黄石等地的快速联通,市域内各区和重要枢纽节点全面通达和覆盖,进一步强化鄂州市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充分保障鄂州市对外客货运输的便捷和畅通,有效增强鄂州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
表3-2 鄂州市“四横三纵二联”骨架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
径线 |
路线名称 |
对外连接节点 |
内部连接节点 |
横一 |
武鄂高速 |
武汉、黄石 |
葛店、华容、鄂城、临空 |
横二 |
沪渝高速(武黄高速) |
武汉、黄石 |
华容、鄂城、临空 |
横三 |
武阳高速 |
武汉、黄石 |
梁子湖、华容、鄂城 |
横四 |
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南段及东延伸线工程 |
武汉、黄石 |
梁子湖 |
纵一 |
大广高速 |
黄冈、黄石 |
鄂城 |
纵二 |
武汉新港高速、鄂咸高速 |
武汉、黄石 |
华容、鄂城、梁子湖 |
纵三 |
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 (鄂黄第二过江通道) |
黄冈 |
临空 |
联一 |
黄鄂高速 |
黄冈 |
华容 |
联二 |
鄂州机场高速 |
黄石 |
临空、鄂城、梁子湖 |
专栏3-2 高速公路重点项目 |
续建项目: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武汉新港高速公路鄂州段、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鄂州段(鄂黄第二过江通道)、鄂州机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 新开工项目:鄂州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武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鄂州段、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南段)鄂州段。 谋划项目:汉鄂高速鄂黄第二过江通道至鄂州机场高速段改扩建工程、鄂咸高速与大广高速联络线(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南段东延伸线工程)。 |
3.加快建成“五横六纵七联”普通干线公路网布局。
全面打通普通经济干线断头路和出口路,畅通片区道路微循环,完善枢纽站场公路集疏运体系,推进实施普通国省道和县道提档升级工程,实现鄂州境内及与武汉、黄石、黄冈等地干线公路网的互联互通,实现区与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加快建成“五横六纵七联”普通干线公路网,同步推进公路应急养护中心和普通公路服务区等基础设施配套实施,促进公路运输服务提质增效,推动公路交通实现高品质发展。
表3-3 鄂州市“五横六纵七联”普通干线公路网规划布局
径线 |
线路名称及构成 |
所在区 |
对外出口方向 |
|
横线 |
横一 |
S119(庙岭至樊口) |
鄂城、华容 |
东湖高新 |
横二 |
S347(新庙至杨叶) |
鄂城、临空 |
黄石港 |
|
横三 |
S348(碧石至花湖) |
鄂城、临空 |
黄石港 |
|
横四 |
S120(大陇至六十) |
梁子湖 |
江夏、大冶 |
|
横五 |
S121(鄂咸高速至南北咀) |
梁子湖 |
江夏、大冶 |
|
纵线 |
纵一 |
S203(鄂黄大桥至黄石港) |
鄂城、临空 |
黄石港 |
纵二 |
G106(鄂黄大桥至碧石) |
鄂城 |
黄州、铁山 |
|
纵三 |
S239(樊口至泽林) |
鄂城 |
大冶 |
|
纵四 |
G316(葛店至沼山) |
葛店、华容、鄂城、梁子湖 |
东湖高新、大冶 |
|
纵五 |
S257(葛店港至梧桐湖) |
葛店、华容、梁子湖 |
大冶 |
|
纵六 |
S314(沼山至东边朱) |
梁子湖 |
大冶 |
|
联络线 |
联一 |
燕大快速 |
临空 |
黄州 |
联二 |
铁东公路延长线 |
鄂城 |
铁山、下陆 |
|
联三 |
江碧路 |
鄂城 |
大冶、铁山 |
|
联四 |
碧黄线 |
鄂城 |
下陆 |
|
联五 |
高新大道、吴楚大道 |
葛店、华容、鄂城、临空 |
东湖高新 |
|
联六 |
新城大道 |
华容 |
东湖高新 |
|
联七 |
太友路、谢埠至茗山公路 |
梁子湖区 |
大冶 |
专栏3-3 干线公路重点项目 |
国省道:S203鄂州段(鄂州机场快速通道工程)、S347鄂州新庙至杨叶段新建工程、G316鄂州杜山至葛店段改扩建工程、G316鄂州长港段改造工程等。 集疏运公路:葛山至燕矶疏港公路、程湖尾至青山疏港公路、龙王至柏树园疏港公路、李家岗至文塘疏港公路、周家湾至楼塘疏港公路等。 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及生命防护工程:国省干线大修80公里、中修60公里、预防性养护40公里、国省道危桥改造80延米/4座。 其他设施:公路应急养护中心1处、普通公路服务区3处。 |
4.完善形成循环互通的农村公路网布局。
坚持适度超前,功能主导、标准灵活、生态环保等原则,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及国家和省市对于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支持政策,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以完善农村公路循环互通网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改善农村公路的通行状况、提升农村公路网的服务水平,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网络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
“十四五”时期,坚持“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按照“三个倾斜”(向农村公路路网改善工程倾斜、向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倾斜、向乡村振兴地区产业发展项目倾斜)和“两个全覆盖”(城乡客运全覆盖、城乡物流全覆盖)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末梢网、扩大城乡客运覆盖面、加速城乡物流融合发展,重点打通区际、区间断头路,加快农村公路循环成网,积极推进重要农村公路、农村公路联网畅通工程、提档升级工程建设,不断增强路网服务的可靠性;对窄路基路面段进行拓宽改造,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统筹协调和妥善解决高速公路涵洞净空不足的问题,对路面毁损路段进行修复改造,恢复道路服务功能;对临水、临崖、邻村路段进行安防设施配套补齐,提升道路安全服务水平;深化农村公路养护机制改革,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体系。
专栏3-4 农村公路重点项目 |
规划建设重要农村公路132公里,农村公路联网畅通工程467公里,提档升级工程355公里,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宽改造53公里,路面毁损路段恢复改造2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公里,农村公路桥梁310延米,完成危桥改造1055延米。 |
5.全面推进绿色港口航道建设。
航道方面,以长江深水航道为骨架,以梁子湖绿色航道为补充,协调推进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加快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大力发展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着力打造畅通绿色的高等级内河航道网,为推进我市沿长江和环梁子湖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航运支撑和保障服务。
序号 |
航道名称 |
通航里程(公里) |
规划等级 |
1 |
长江深水航道 |
77.6 |
Ⅰ级 |
2 |
梁子湖绿色航道 |
102.01 |
Ⅴ级 |
港口方面,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在实施长江大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港口经济,积极拓展港口业务,全力打造现代化的“绿色港、创新港、智慧港、门户港、枢纽港、贸易港”,努力将鄂州港打造成中部大通道大枢纽基地。利用现有设施,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港口岸线资源,将港口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港口经济发展利益最大化、资源利用合理化与环境污染最小化。
表3-5 鄂州市港口码头规划布局
序号 |
港区 |
码头、泊位 |
泊位个数 |
设计靠泊吨级 |
规划性质 |
1 |
葛店港区 |
湖北合力散货码头 |
2 |
5000 |
规划 |
2 |
葛店港区 |
武汉新港白浒山港区左岭作业区煤码头 |
2 |
5000 |
建成 |
3 |
三江港区 |
鄂州市腾达物流有限公司码头2#、3#泊位 |
2 |
1000 |
建成 |
4 |
三江港区 |
鄂州汇鑫货物装卸有限公司码头 |
5 |
1000 |
建成 |
5 |
三江港区 |
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散杂码头 |
2 |
3000 |
建成 |
6 |
三江港区 |
武汉新港鄂州三江港区综合码头 |
8 |
5000 |
在建 |
7 |
三江港区 |
武钢集团鄂钢三江港区矿石、钢铁码头 |
4 |
2个3000 2个5000 |
2个建成 2个在建 |
8 |
三江港区 |
鄂州市水务集团建设有限公司码头 |
6 |
1000 |
建成 |
9 |
三江港区 |
鄂州市海江航运有限公司码头 |
1 |
1000 |
建成 |
10 |
三江港区 |
武汉超凡物流(鄂州)有限公司长江码头 |
3 |
3000 |
建成 |
11 |
三江港区 |
湖北富地富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LNG船用加气码头 |
2 |
5000 |
在建 |
12 |
三江港区 |
湖北交投商贸物流沥青建设项目部码头 |
1 |
5000 |
开展前期工作 |
13 |
城区港区 |
长江海事搜救中心 |
1 |
/ |
建成 |
14 |
城区港区 |
长航公安码头 |
1 |
/ |
建成 |
15 |
城区港区 |
鄂州市交通执法码头 |
1 |
/ |
建成 |
16 |
城区港区 |
鄂州市水政管理码头 |
1 |
/ |
建成 |
17 |
五丈港区 |
鄂州市鄂油水上加油站码头 |
1 |
500 |
建成 |
18 |
五丈港区 |
鄂州港五丈港区综合码头 |
2 |
3000 |
1个建成 1个在建 |
19 |
五丈港区 |
鄂州五丈港码头 |
2 |
5000 |
建成 |
20 |
五丈港区 |
鄂州球团厂配套码头 |
4 |
3000 |
建成 |
21 |
五丈港区 |
鄂州港五丈港锚地配套码头 |
1 |
500 |
在建 |
22 |
五丈港区 |
鄂州港五丈港区金航综合码头 |
4 |
1000 |
建成 |
23 |
五丈港区 |
鄂州市港鑫物流有限公司码头 |
3 |
1000 |
建成 |
24 |
五丈港区 |
中石化水上供油服务区码头 |
1 |
5000 |
开展前期工作 |
25 |
五丈港区 |
中国航油鄂州机场供油工程航油码头 |
1 |
5000 |
在建 |
26 |
五丈港区 |
湖北星丰金属资源有限公司废金属加工项目码头 |
5 |
3000 |
在建 |
27 |
杨叶港区 |
湖北省港口集团鄂州有限公司杨叶散货码头 |
3 |
5000 |
开展前期工作 |
28 |
杨叶港区 |
鄂州市杨叶物流有限公司码头 |
4 |
1000 |
建成 |
“十四五”时期,充分利用整治后的长江“645”深水航道,实现万吨级船舶直达鄂州港,满足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发展需求;按照绿色港口要求,继续加快港口码头工程建设,确保武汉新港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湖北星丰金属资源有限公司码头、中国航油鄂州机场供油工程航油码头、湖北富地富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LNG船用加气码头、鄂钢长航2#矿石及2#件杂码头等完工并投入运营;将湖北星丰金属资源有限公司码头性质由废金属装卸码头功能变更为通用型码头,与鄂州花湖机场(专业性货运枢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相适应;加快推进湖北交投商贸物流沥青建设项目部码头、湖北合力散货码头、湖北省港口集团鄂州有限公司杨叶散货码头等开工建设。
(二)运输枢纽站场布局规划
“十四五”时期,在湖北省“一核两心多点”枢纽布局的指引下,围绕“支持黄冈—鄂州—黄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融入武汉枢纽布局,打造枢纽集群”的发展思路,按照加快建成“两区一枢纽”发展目标对枢纽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规划形成以鄂州花湖机场综合运输枢纽为主核心,鄂州站综合客运枢纽、三江港综合货运枢纽和葛店南站综合客运枢纽为副中心,综合性运输服务站场为支点,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为节点的“一主三辅多点”运输枢纽站场体系布局,统筹推动铁、公、水、空等运输方式间实现高效紧密衔接,充分满足各运输方式站场间的旅客联程出行和货物多式联运需求,最终全面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对接”。
表3-6 鄂州市“一主三辅多点”运输枢纽站场布局(客运)
表3-7 鄂州市“一主三辅多点”运输枢纽站场布局(货运)
枢纽站场名称 |
分运输方式站场名称 |
运输方式 |
规划等级 (规模) |
建设 性质 |
鄂州花湖机场综合运输枢纽 |
鄂州花湖机场 |
航空 |
4E |
新建 |
鄂州港五丈港区燕矶作业区 |
水运 |
14个泊位 |
改扩建 |
|
鄂州港杨叶港区 |
水运 |
7个泊位 |
建成 |
|
鄂州机场铁路货运站 |
铁路 |
/ |
新建 |
|
鄂州市航空物流产业园 |
公路 |
/ |
新建 |
|
三江港综合货运枢纽 |
鄂州北站 |
铁路 |
/ |
建成 |
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 |
铁路 |
占地1690亩 |
续建 |
|
鄂州港三江港区三江作业区 |
水运 |
81个生产性泊位、3个工作船泊位 |
扩建 |
|
湖北长江现代物流产业集聚示范区现代物流园 |
公路 |
占地769亩 |
续建 |
|
三江港冷链物流基地 |
公路 |
/ |
新建 |
|
湖北三江港集装箱进出口物流园 |
公路 |
占地90亩 |
新建 |
|
超凡智能化物流园区 |
公路 |
占地300亩 |
新建 |
|
综合性运输服务站场 |
华容站 |
铁路 |
四等站 |
建成 |
鄂州城东物流中心 |
公路 |
占地230亩 |
新建 |
|
鄂州宝湾物流中心(葛店) |
公路 |
占地735亩 |
建成 |
|
综合性运输服务站场 |
湖北赤湾东方甩挂运输基地 |
公路 |
占地438.5亩 |
建成 |
鄂州市梁子湖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 |
公路 |
占地80亩 |
新建 |
|
武汉万吨华中冷链港 |
公路 |
占地520亩 |
续建 |
|
华中商品车枢纽中心 |
公路 |
占地756亩 |
新建 |
|
湖北长港智慧物流园投资项目 |
公路 |
占地110亩 |
新建 |
|
湖北鄂州应急物资中转调运站 |
公路 |
占地140亩 |
新建 |
|
华中应急物资储运调度中心 |
公路 |
/ |
新建 |
|
湖北鄂州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 |
公路 |
/ |
新建 |
|
鄂州港五丈港区燕矶作业区 |
水运 |
14个泊位 |
新建 |
|
鄂州港三江港区泥矶作业区 |
水运 |
3个泊位 |
新建 |
|
鄂州港葛店港区 |
水运 |
12个泊位 |
改扩建 |
四、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规划
(一)构筑多层次快捷化客运服务体系
1.完善城际客运服务体系。
(1)构建城际客运网络。依托鄂州市规划的“一主三辅多点”运输枢纽站场体系和“三干四轨六专”铁路网、“四横三纵两联”高速公路网等骨干交通网络,以鄂州花湖机场、鄂州站、葛店南站等为主要客运集散中心,构建以航空、高铁、城铁、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客运网络,提升主要通道的客运输送能力。
(2)优化城际客运结构。支持发展中运量城际公共交通系统,充分对接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葛店南站;规划推进城际公交系统连接武汉、鄂州、黄冈及黄石等城市的重要客源节点,建立互联互通、高效衔接的区域公共交通体系,提高武鄂黄黄公共交通通勤化水平,同步优化配置城际公交线路走向和班次,推动城际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3)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充分发挥枢纽站场综合运输功能,推进跨运输方式的旅客联程服务系统建设,支持发展武鄂黄黄城际公共交通“一卡通”,统筹铁路、公路、航空、轨道交通间旅客换乘组织,推动航空与高铁、城市轨道、公路等运输方式“一票到底”和“行李直挂”,提供衔接顺畅的城际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充分满足旅客多样化的城际出行需求。
2.优化城乡客运服务体系。
(1)扩大城乡客运覆盖面。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实现城乡道路客运与鄂州花湖机场、鄂州铁路站场、轨道交通站点的一体化换乘和衔接。采取不同模式巩固建制村通客车率,提高城乡客运网络的覆盖广度、深度和服务水平,按照“定线、定点、定时”要求,推进城乡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确保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对于出行需求较小且相对分散的偏远地区,鼓励提供预约、定制式等个性化客运服务。广泛采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构建城乡公交系统信息服务云平台,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城乡公交出行信息服务,方便城乡居民公交出行。
(2)健全城乡客运交通网。建设内联外畅的城乡交通主次干线通道,加强城市道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渡口码头之间的衔接,强化城区与乡镇之间的交通联系。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实现各区与乡镇干线通二级及以上公路;乡镇与辖区村(社区)道路达到等级要求。加强城乡道路建设与市政工程设施的有效衔接。
(3)完善客运站场布局。科学规划和建设以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为重点枢纽、以标准适宜、经济实用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为基本网点的城乡客运站场服务体系,统筹促进区域道路客运、旅游、农村物流寄递等融合发展。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应和与之衔接的外部道路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和同步交付使用。加强既有城乡客运站场的升级改造和功能完善。鼓励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与城市公交站点有序衔接和融合建设,推进公交停靠站向道路客运班线车辆开放共享,方便乘客下车换乘。
3.深化城市公共客运体系。
(1)推进公交都市建设。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从城市道路、公交场站、中途站、交通换乘、综合衔接等多方面入手,统筹各类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实施,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争创全省公交都市,全力打造公交“126工程”(1个公交主停保场:葛山公交停保场,2个公交分停保场:城东和城南公交停保场,6个公交首末站)。夯实城市公共交通运行平台,实现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2标台;公交专用道占主干道道路总长度的比例达15%以上;公交车进场率100%;公交移动支付(含公交IC卡、手机支付等)使用率达60%以上;全面建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加快建设车辆运营智能调度、安全监控和应急处置系统;实现绿色公共交通车辆及空调车占公交车总体规模的比例达100%。提高公共汽电车运营服务水平,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棚点)500米覆盖率达100%;城市周边20公里范围内公交化运营比率达10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0%以上;公共汽车平均运营时速达到20公里/小时;城市公共汽车正点率达85%以上;公共交通乘客测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公共汽车责任事故率控制在1.5次/百万公里以内。
(2)打造全域公交系统。充分发挥鄂州区位优势,立足鄂州市域范围,基本构建起“城际公交线路、城乡公交线路、城区公交线路和区域公交线路”四级层次分明、四位一体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体系。推进城际公交系统建设,以鄂州市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鄂州花湖机场,开通机场至武汉、黄石、黄冈的城际公交线路,开通梧桐湖、红莲湖至武汉城际公交线路。推进城区公交系统建设,完成中心城区20公里周边区域公交化改造;优化城市公交线路4条以上,新辟城市公交线路2条以上;启动公交专用道工作。推进城乡公交系统建设,以促进城市内外交通便利衔接和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为抓手,实现主城区通达乡镇公交率达到50%。推进区域公交系统建设,以城际铁路站为轴心,开通葛店、华容、花湖等区域循环公交。
(3)深化出租车行业改革。加快推进鄂州市传统巡游出租车转型升级发展,深化巡游出租车行业改革,建立巡游出租车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和运价动态调节机制,科学调整现有巡游出租车各车型运价、节假日运价上浮率。加快网络预约出租车等新业态发展,加快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达到1000标台。加快构建绿色交通出行服务体系,新能源车辆推广在30%以上,出租车4G视频动态监控终端装置的安装率达到100%。
4.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
(1)优化旅游交通集散网络。以鄂州花湖机场、鄂州站、葛店南站、梁子湖区综合客运站、葛店综合交通枢纽站等为主要的旅游客流集散中心或节点,依托航空、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运输方式实现游客快速进入旅游景区。遵循“干支相连,循环成网”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覆盖鄂州市域各主要旅游景区的旅游公路网络,不断改善乡村旅游的出行条件,有效提升交通服务旅游的运输保障能力。
(2)强化交通设施旅游功能。积极拓展“运游一体”服务,支持建设“客运枢纽站场+游客集散中心”综合体,支持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增设出售“客票+旅游”服务功能的一票制旅游窗口,设置旅游班线车发车专区。具备条件的客运枢纽站场可开通景区景点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等;支持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开展农村旅游客运定制、预约响应式服务,组织农村客运车辆提供旅游客运服务。推动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服务区建设,完善休憩娱乐、物流、票务、信息咨询和特色旅游产品售卖等服务功能,设置驿站、观景平台、自驾车房车营地等旅游服务设施;在加气站、小型直升飞机起降场地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方面做好规划引领,推动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建成一批特色主题服务区。支持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增设简易驿站、港湾式停车带和观景台。鼓励在交通干线和旅游景区之间增设环保生态停车场,并开通旅游接驳巴士,提供免费接驳服务。
(3)提升旅游交通服务品质。支持传统村落、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庄、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农家乐”等乡村特色旅游区域先试先行,开通乡村旅游客运线路。加快农村旅游景区、人口密集区域的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动旅游专列、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自驾车房车营地、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等的发展,进一步丰富游客的行游体验。
(二)打造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1.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布局。
(1)完善物流集疏运通道布局。规划新港高速、鄂州疏港公路-武东大道工程、G316鄂州杜山至葛店段改建工程等疏港公路对接葛店港、三江港,进一步改善主要港区的集疏运条件。规划武黄高速改扩建工程、S119、鄂州市脉岭至大叶公路(新城大道)等干线公路加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联系,积极融入湖北内陆自贸区;规划鄂州机场高速、S203、S347、S348等干线公路连接鄂州花湖机场,构建鄂州花湖机场对外集疏运通道;依托鄂黄第二过江通道、新港高速,进一步完善鄂州与武汉、黄冈间的快速物流集疏运体系。积极对接国家物流通道,大力开辟江海直达货运航线、国际铁路货运班线和国际航空物流专线。
(2)完善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依托鄂州独特区位,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按照“枢纽引领、轴带集聚、节点覆盖”的空间布局思路,整合设施存量,合理配置增量,充分发挥鄂州花湖机场、三江港、武九铁路、武鄂高速等“四路协同、米字互通”的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优势,构建“一核引领、两区驱动、多点支撑”的物流节点体系新格局,形成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物流园区,实现对国内外市场物流服务的全能支持和全面覆盖。对物流园区涉及的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区域配送及货运代理企业进行整合链接,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壮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3)完善城乡物流配送布局。推进城乡交通运输“路、站、运、邮”协调发展,按照“多点合一、资源共享”模式,引导交通运输、旅游、邮政、商贸、供销等物流资源的整合,促进农村物流、邮政快递、旅游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广适合农村公路条件的厢式、冷藏等专业化车型,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鼓励规模运输企业开展冷链运输。引导市场主体对接农村电商平台,积极参与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建设。依托蒲团乡、长港镇、东沟镇、沼山镇、涂家垴镇、太和镇、庙岭镇、段店镇、汀祖镇等9个乡镇的发展,结合有条件的乡镇建设物流配送节点,促进现代物流服务向乡镇进行延伸,健全农商品进城和商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2.发展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1)建设空空、空陆、铁水、公铁联运示范工程。加快推进鄂州花湖机场(专业性货运枢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申报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以建设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空陆联运快速物流网络体系为核心,以鄂州花湖机场为核心枢纽,打造“顺丰速运+花湖机场”轴辐式航空多式联运模式升级版,重点支持发展空空中转、空陆联运。继续推进鄂州三江港区国际物流铁水公空一体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开工建设三江港集装箱和笨重货物铁路专用线,打通公铁水联运衔接“最后一公里”,实现铁路货运场站与港口码头、前方堆场等的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加大对公铁、铁水、空陆等不同运输方式的转运场站和“不落地”装卸设施等的投入力度,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和货物快速换装便捷性,破解制约物流整体运作效率提升的瓶颈。加快疏港公路建设,推进机场、临空经济区与港区间的互联互通,谋划通过港区江海联运发展跨境电商,将机场分拣后货物转运至目标市场,结合临空经济区高端产业布局,通过水路运输大批量工业基础原材料,在临空经济区完成产品研发和深加工后空运至目标市场,充分发挥空水绿色联动优势。充分发挥三江港作为长江中部核心节点港口优势,向上开通至重庆的航路,打通连接西部地区通道,向下开通至上海的航路,打通出海通道,实现水运至三江港,铁路辐射西南的铁水联运功能。
(2)建设多式联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建立与沿海、沿江、沿边口岸业务联动、直通放行的区域大通关体系,建设“铁水公空”四港一体的多式联运口岸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多式联运信息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建立跨区域的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航空机场、港口码头、铁路货运站、公路货运站场等运输节点具备信息发布、运力在线交易、运输路线优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政府监管、政策发布等功能。加强交通运输新技术在货物多式联运领域的应用,积极推广“一单制”、快速换装设施设备,提高货物运输中转便捷性。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扩大多源多维数据使用范围和效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数据互联共享,提升货源与各方式运力资源的有效匹配度,降低车船等载运工具的空驶率。
(3)建设现代物流联盟示范产业。引导和鼓励组建鄂州货运联盟,推广集装箱运输和甩挂运输等集约化配送模式。大力扶持本土大型龙头物流企业,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充分发挥示范企业的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方面的先进经验,带动全市物流企业健康发展。同步加强物流服务标准化建设,引进国外物流先进标准,加强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实现设施设备与信息资源、服务规范、作业流程等的有效对接,简化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对接流程,提高联运效率。加强钢材、水泥、矿石、粮食等重点物资的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3.推动智慧物流产业发展。
(1)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推动传统物流活动向信息化、数据化方向发展,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电子化、数据化方式采集物流交易和物流活动信息,推广应用电子面单、电子合同等数据化物流活动信息载体,建立健全物流数据采集、管理、开放、应用等相关标准规范,重点完善包装、托盘、周转箱、货品编码等标准,形成互联网融合创新与物流效率提升的良性互动。依托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整合航空物流数据资源,逐步构建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支持网络货运行业发展,实现网络货运平台化、集约化,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
(2)打造物流仓储智能化服务平台。支持物流企业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的水平效率。在各级仓储单元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集成传感等物联网感知与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以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鼓励物流机器人技术开发,促进机器人在物流领域应用,重点突破机器人影像识别拣选、高密度存储机械臂拣选、语音拣选等技术,开展仓内机器人多模式应用。
(3)建设物流配送云服务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等技术,采集交通路况、气象等信息,加强对物流配送车辆、人员、温控等要素的实时监控,统筹利用相关数据资源,优化配送路线和运力,并依据实时路况动态调整,做好供应商、配送车辆、网点、用户等各环节信息的精准对接,大幅提高配送效率。
五、综合交通运输品质提升规划
(一)提升交通发展智能化水平
1.促进智能化变革。实施“互联网+交通”行动计划,将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贯穿于交通建设、运行、服务、监管等全链条各环节,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实现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数字化、网络化,运营运行智能化。加大智能交通建设财政投入,加大智能交通产业招商力度,加强政企合作,加快建立技术、市场和资本共同推动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模式。
2.加快信息化建设。建设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全面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装备、市场主体、从业人员数字化、网络化,有效实现实时监测、应急调度。建设鄂州市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为交换节点接入国家物流平台,积极推进集装箱等铁水、公铁、公水、江海等多式联运的信息互联互通。开展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行政审批与执法综合管理平台,推动实现行政许可网上办理、非现场执法取得积极进展,许可证件电子化、执法案件信息化取得新突破。
3.推进智慧化应用。加快交通运输数字技术应用,打造智慧出行、智慧空港、智慧铁路、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园区。研发使用航空港无人驾驶转运和三江港集装箱铁水自动化转运装备。推广使用货运“电子运单”,推动“一单制”多式联运试点示范,推广无人机物流配送。鼓励规范发展智能公交、智能停车、网络预约出租车等城市出行服务新业态。开发智慧出行服务APP,提供面向百姓出行和运输服务的交通运输信息服务。推广应用旅客联程运输电子客票,创新身份查验方式。推进武鄂黄黄公交一卡通,加快移动支付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二)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
1.实施绿色出行促进工程。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培育绿色出行文化。鼓励公众使用绿色出行方式,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比重。在旅游公路、环湖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时统筹自行车专用道和行人步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引导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鼓励汽车租赁业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依托鄂州花湖机场、火车站、轨道交通站点等客运枢纽发展“落地租车”服务,促进分时租赁创新发展。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完成公汽公司集团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公交。推进城际、城市、城乡、农村客运四级网络有序对接,加快实施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
2.实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加快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应用,稳步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车比例。完善城市配送节点网络,优化车辆便利通行政策,推进城市配送全链条信息交互共享。引导城市配送组织模式创新,推动标准化周转箱等物流单元循环共用,加快推进城市货运配送绿色化、集约化转型,全面提升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实施资源集约利用工程。集约利用线位、桥位等交通通道资源、港口岸线和空域资源。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效率。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科学选线选址,采取取土、弃土与造地、复垦综合施策,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基、以桥代路、以隧代路等措施,严格控制互通立交规模,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积极推动老旧设施更新利用。推进钢结构桥梁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品质和耐久性,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对港口、机场、货运枢纽(物流园区)装卸机械和运输装备实施“油改电、油改气”工程,打造机场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4.实施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工程。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先行示范区。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实现交通运输工具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比例大幅提高。加快建设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新能源车配套基础设施。强化营运货车污染排放的源头管控,有效防治公路运输大气污染。降低重点交通项目沿线噪声、振动,妥善处理好鄂州花湖机场噪声影响。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加快岸电设施建设和共享力度。全面推进港口油气回收系统建设,推动船舶改造加装尾气污染治理装备。加快推进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
5.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创建。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开展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机场等创建活动。实施交通廊道绿化行动。在铁路、公路、航道沿线开展边坡植被防护和绿化美化行动,提升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重点推进取弃土场生态恢复、湿地连通修复和旅游路沿线景观升级建设。
(三)提升安全应急保障水平
1.提升设施设备安全品质水平。严格落实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构建现代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加强基础设施运行监测检测,提高养护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增强设施耐久性和可靠性。强化载运工具质量治理,保障运输装备安全,打造全寿命周期品质工程。
2.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企业依法依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风险管理。实施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大危险品储存、运输等全过程安全监管。
3.提升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和预案体系,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通响应、公共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极端恶劣天气、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等非正常情况下的旅客出行接续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专业装备、物资储运设施、队伍建设,有效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强化应急救援区域协同、社会协作能力,积极参与跨区域应急救援合作,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加应急救援,完善征用补偿机制。
(四)提升交通行业对外开放水平
1.开辟对外开放空中走廊。推进鄂州花湖机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中起点,积极开辟空中客运、货运通道,形成覆盖全国、联通全球的航空网络,提升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国际地位,建设国际门户型货运空港集散中心和全球供应链中心。加快建设鄂州临空物流综合保税区配套物流园等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提升航班满载率。
2.拓展对外开放陆海通道。发挥三江港国家级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优势,做实做强三江港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加强鄂东地区连接“一带一路”通道建设,开通“鄂新欧”国际班列,吸引武汉等周边城市货源,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让更大区域的货物从三江港上班列,依托亚欧铁路和泛亚铁路,打通鄂州市连接中亚、东欧、欧盟及南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陆运海运通道。
3.深化交通运输国际合作。积极吸引外资进入鄂州交通运输市场。加大技术、服务、装备、人才国际合作。加快推进湖北国际物流枢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推动我国物流信息共享标准“走出去”和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物流信息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五)提升交通服务人才工作水平
1.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挖掘本土“人才+项目”“人才+基地”“人才+课题”等重点人才项目,培养交通一线创新人才,鼓励支持交通行业干部职工提升学历、评聘职称、提升技能。建设鄂州交通智库,完善专家工作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合作交流,使交通科技创新技术在鄂州实现成果转化,服务鄂州交通发展。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坚持把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交通引智工程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规划,积极引进100名行业急需紧缺人才。重点引进航空工程、物流工程、交通工程、安全工程等领域人才。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完善人才住房、家属安置、子女教育等相关政策,做好引进人才的组织实施和配套服务工作。深化岗位设置和职称制度改革,打通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推进优秀人才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拓宽人才进入渠道,打通编制和晋升通道。
(六)提升交通行业现代化治理水平
1.推进行业治理现代化。坚持交通法制引领,加快法治型服务型机关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持续精简行政许可事项,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站办理、一次办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一网通管”。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严格按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要求,推进实施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行政方式,完善权责清单制度,优化机构职能配置和工作流程,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倡行守信践诺,强化失信惩戒,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着力建设“信用交通”。加快建设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效能。
2.推进市场治理现代化。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转职能、提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壮大交通运输新动能,鼓励企业发展城市定制公交、农村定制班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汽车租赁等新服务,完善治理规则、强化监管体系,强化市场边界、市场主体、市场准入退出、产权保护、价格机制、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安排,建立健全现代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3.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鼓励交通行业社会组织参与行业治理,引导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规范自律,拓宽公众参与交通治理渠道。健全公共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民主决策。落实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激发公路、道路运输、物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企业家参与交通政策制定机制。将12328交通服务监督热线纳入12345政务便民服务热线规范管理,实现群众诉求“一号通”。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健全公共监督机制,深化“互联网+监督”,实现“一键监督”,构建交通运输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合力、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协调联动工作制度。各地各相关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能,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推动综合交通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前期研究及项目建设计划的实施,合力推进交通事业各项工作任务的快速高效落实。
(二)加大支持力度
建立和完善与事权相匹配的支出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积极配合国家和湖北省改进对地方资金补助项目的遴选、审批及监管机制,切实保证政府财政补助资金向支持重大产业布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倾斜。充分对接和研究用好国家和湖北省确定的“十四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养投资补助政策,推进实施一批多式联程联运、城乡区域交通一体化的重大项目,同时加大对公益性较强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项目的支持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切实保障交通建设用地,优化审批流程。
(三)拓展融资渠道
加强与国家部委、省厅等职能部门的对接,积极争取各项政策落实和财政资金支持,确保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资本金足额到位。加大地方财政投入,统筹安排交通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公路建设。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建立政府和社会投资者风险分担和信用约束机制,采取补助、补贴或释放一定的陆域经营权、适当的土地开发权等方式方法,保证社会投资者最低利润需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引导社会投资者进入PPP项目。强化交通运输行业债务风险防控。
(四)推进规划实施
积极启动规划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加强项目计划管理,重点抓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的落实,确保纳入规划项目库项目尽早获批开工建设,促进规划项目早日落地生根。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和保成效,形成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整体合力。建立科学有效和常态化的评估及反馈机制,按照预期性和约束性指标的不同要求定期对规划目标、重点任务、建设项目等实行分类评价考核,及时跟踪检查规划落实情况,评价规划实施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并适时做好规划的中期评估及调整工作,确保规划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