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加剧,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增多、压力加大,助企纾困成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
面对挑战,国务院近日出台6方面33项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财政部门切实扛起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密集推出系列举措,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助力市场主体迎难而上、爬坡过坎,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助力企业爬坡过坎
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一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现现金流紧张等困难,财税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为他们“止血”“补血”。
大规模减税退税降成本。“今年以来,财政部不断完善财政宏观调控,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支持。”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今年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彻底解决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6个行业留抵退税问题。近日,国务院决定将批发和零售业等7个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又新增退税1420亿元,这些行业中的中型企业可以获得现金流支持。
阶段性缓缴社保费渡难关。欧文汉介绍,一方面,延长缓缴期限,将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以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另一方面,扩大实施范围,将上述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费政策,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助力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渡过暂时的难关。
此外,落实好融资奖补政策强扶持。包括指导督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严格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的要求;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至2023年;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等,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今年财政政策力度更大,节奏更快,目标更明确,行业受益面更广,有利于增加企业现金流并提振经营预期和信心,体现了政策应出尽出、能出尽出的要求,反映出财政部门更加积极、主动作为的担当。”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
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有力有效,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应对困难的底气。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各级财政部门将加强与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尽早尽快释放政策红利,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加大采购支持力度
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是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财政部不断完善相关政府采购政策,通过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降低投标成本等措施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合同占采购总规模的75%左右。”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王小龙表示。
这两年,中小企业面临市场萎缩、订单下滑等挑战,对于更明确、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呼声较高。为帮助中小企业添订单、增动力,近日,财政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规范资格条件设置,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通过项目整体预留、合理预留采购包等形式确保中小企业的合同份额,积极为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活动提供便利,严格按规定支付采购资金,有效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同时,调整对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幅度。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由此前规定的6%至10%提高到10%至20%。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评审优惠幅度由2%至3%提高到4%到6%。
此外,还提高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原则和统一质量标准的前提下,2022年下半年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
“政府采购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不但考虑到当前中小企业的困难,并且找准了帮助中小企业的途径,通过增加市场机会,给中小企业带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助企纾困不只是“救急”,更在于着眼长远,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今年以来,财政部围绕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等方面推出系列政策举措,助力企业加速成长,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方面,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各地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着力促进稳增长、稳投资。截至5月27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8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6万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54%,充分发挥了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
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乘数效应,引导社会投资形成稳定预期,近日,财政部进一步明确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时限,表示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并将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
欧文汉表示,中央财政还将督促尽快下达各项转移支付,同时要求各地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切实把支出进度提上来。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的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
另一方面,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汽车消费,近日,财政部印发通知,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预计减征车购税600亿元。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这项政策同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一同实施,直接降低了居民购车成本,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汽车消费;对推进企业生产端复工复产进程,推动汽车行业整体复苏回暖和长远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部税政司司长贾荣鄂说。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财政部门在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扎实稳住经济的同时,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确保各项民生政策及时落地。截至目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下达率已超过90%,除据实结算、政策尚未确定等资金外,其他具备条件的转移支付已全部下达到位。其中,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转移支付1.2万亿元已全部下达地方,困难群众救助等民生补助资金已基本下达到位,为地方保障基本民生提供充足财力。
“一系列政策力度超市场预期,体现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市场主体过‘好日子’的决心。立足于稳经济、稳就业和稳物价,立足于缓解企业困难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和地方政府落实各项政策的财政能力,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正常区间。”罗志恒说。(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