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产业广泛渗透、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化工等产业,正在成为新经济时代的高速增长点。“十四五”时期,湖北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省在生物产业领域拥有突出的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为抓住生物技术加速演进、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全球生物产业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培育壮大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近日,我省印发《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 明确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生物产业打造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成为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产业集群,建设全国生物经济先行示范区。
生物产业在规模、创新能力、市场主体、区域聚集、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方面,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生物服务业等生物核心产业规模在“十三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番,总规模突破6500亿元。创新能力方面,新增生物领域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100个。全省规上生物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市场主体方面,新培育1-2个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细分行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培育2家销售收入过千亿企业,10家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10家企业在国内外主流资本市场上市。区域聚集方面,形成以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龙头,各区域生物产业园竞相发展的联动发展格局。制度改革方面,生物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新业态大批涌现,在生物产业准入、定价、监管、伦理、知识产权、审查、专业金融支撑等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实现突破。
二、 明确重点任务
《规划》结合湖北发展实际、资源禀赋和未来趋势,对照国家有关要求,兼顾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科学规划“十四五”时期生物产业发展方向,从产业、平台、技术、人才、企业、空间、资源、体制机制等方面部署九大重点任务,重点梳理“4+N”重点产业领域技术方向,设置10个专栏,提出“五大任务、五大工程”。
《规划》聚焦我省生物领域优势产业,谋划布局前沿技术和融合产业,提出“4+N”产业发展方向,既巩固提升生物优势产业竞争力,又加大培育促进生物新兴融合产业发展。
巩固提升生物优势产业竞争力,“4”即: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
培育促进生物新兴融合产业,“N”即:生物+医疗健康、生物+安全、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生物+数智、生物“互联网+”新模式。
夯实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包括谋划一批大协作、跨学科创新平台、支持建设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大力推进新型研究机构建设、完善建设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
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开展颠覆性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创新、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协同创新。
加强生物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集聚生物产业领军人才、培育高水平产业人才、积极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加强生物产业市场主体培育:强化领军企业集团效应、精准培育高成长性企业、吸引创新型企业落户深耕。
优化全域发展空间布局:强化武汉发展“核心”地位,以“光谷科创大走廊”产业发展布局为核心,构筑全方位、全周期的生物产业创新集聚区域。优化生物产业“两翼”组团布局、“多层”支撑生物产业全域发展。
强化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挖掘医疗资源协同创新、强化临床资源研究转化、加强生物资源多样性开发利用、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健全伦理审查机制、加强精准化服务能力、支持创新产品应用示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五大任务”:对“4+N”产业技术路线、发展方向、科研院所的再布局。
“五大工程”:在产业创新能力、前沿技术布局、市场主体培育、人才队伍建设、全区域优化发展等创新要素方面进行战略部署。
三、 明确保障措施
加强统筹协调。发挥省生物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作用,调动省市区纵向、部门间横向联动合力,推动生物产业发展与我省重大战略协同实施,落实责任分工。
加强规划实施。加强规划实施管理,重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把规划作为生物产业发展任务部署重要依据。
加强资金保障。创新财政投入机制,落实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基金跟投返投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收益分配让利机制。
加强金融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风险投资融资渠道,通过对现有政府出资的产业投资基金考核指标和绩效考评的全面落实,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加大对生物产业领域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加强监测评估。建立生物产业统计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